这些保险消费误区不得不防
本报记者 于 泳\n\n □ 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保证与规划功用,不能简略等同于银行储蓄、理产业品以及基金等。保险出售也不能将保险产品收益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产业品收益简略类比。\n\n □ 保险公司、顾客协会以及监管部门不会自动给顾客打电话引导顾客退保。保险公司不能向顾客许诺保险合同之外的各种收益。\n\n 7月8日是第十个“全国保险群众宣传日”。10年来,我国保险保证水平及群众保险消费理念稳步进步。与此同时,与保险相关的胶葛和不法行径也不断增多,进步投保人防备认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n\n\n 跟着利率水平走低,部分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在互联网途径走红。农银人寿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乐天表明,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保证与规划功用,不能简略等同于银行储蓄、理产业品以及基金等。保险出售也不能将保险产品收益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产业品收益简略类比。\n\n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也是保险产品重要的出售途径。顾客经过银行途径购买产品时有以下三点需求特别注意。一是拓宽所购买产品是保险产品仍是银行理财或者是大额存款等,防止“存款”变“保险”。二是保险产品的收益多与保险公司出资收益相关,不要轻信保险产品有拓宽的高额收益的许诺。拓宽保险合同条款,不要因贪心退保费用等,提早免除保险合同,导致利益受损。三是依据顾客本身的收入水平,厉兵秣马搁置资金在出资组合中弥补保险产品。\n\n 此外,还要防备不法分子打着“卖保险”的旗帜进行欺诈。近年来,在一些线上线下途径,总有不法分子打着保险理财旗帜,拘谨保险产品,以高额利息诱导顾客购买,实则进行不合法集资。\n\n 中德安联人寿客户服务部消保作业负责人陆臻表明,顾客对“高额报答”保险产品要进步警觉。一是要看清出售人员身份;二是要认清保险产品,不要盲目足智多谋“收益高”“报答快”等不实许诺;三是要注意缴费方法,挑选保险公司自动扣款或转至保险公司账户付款;四是及时拓宽保单的真实性。顾客在收到保险合同后可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如有贰言可经过保险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拓宽。\n\n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法分子的欺诈手段不止于此。一些退保黑中介厉兵秣马顾客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设下“连环套”。首要,许下高额退保利益,诱导顾客退保,从而骗得退保手续费。在顾客支付高额手续费并提交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转变态度,诱惑顾客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进行欺诈。最终,顾客不只产业受损,个人信息还或许被层层倒卖。多位业内人士提示,无论是保险公司、顾客协会仍是监管部门都不会自动给顾客打电话引导顾客退保。保险公司更不能向顾客许诺保险合同之外的各种收益。顾客假如接到相似内容的电话,要特别留神。\n\n 保险产品因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顾客在日常挑选中也会遇到各类难题。例如不少人都会有发烧、伤风等小病需求去医院看门诊的阅历,每次查看、医治的费用少则百元,多则上千元。所以,不少保险公司推出门急诊医疗险,但是顾客关于门急诊医疗险的挑选还存在不少疑问。\n\n 据了解,保险公司会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就医行为特征开发专门的产品。比方许多公司会有专门针关于青少年或婴幼儿等未成年人群的门诊险。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产品专家王顺介绍,门诊医疗险归于健康保险产品,除了根本的保险条款,最重要的是看清等候期。保险等候期也被称为免责期或者是调查期。顾客在购买保险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等候期,假如在等候期内发生了保险事端,受益人是无法取得保险公司的补偿的。门急诊医疗险一般的保证周期为一年,针对疾病有的等候期是30天,有的乃至更长。谈笑自若,还有部分门诊险在条款中设置了单次报销的限额、免赔额等门槛。顾客在购买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防止后续理赔胶葛。 【修改:宋宇晟】